全国人大代表周云杰
加快建筑节能改造,构建碳核算体系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周云杰提出“加快建筑节能改造,推动高水平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他认为,首先需要编制绿色建筑推荐产品目录,并给予高性能、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产品购置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其次,推进绿色建筑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建筑节能减碳,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鼓励龙头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最后是,加快构建碳核算体系。
来源:财联社
两部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重点工程中
使用获证梯次利用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品
3月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认证工作的公告》。其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中使用获证梯次利用产品。支持保险机构发展适合梯次利用产品的财产保险和产品责任保险,为其应用推广提供风险保障。鼓励开发银行统筹用好抵押补充贷款资金、绿色信贷、绿色融资服务等,给予低成本资金支持。
来源:财联社
“碳”寻绿色发展,蒋颖委员建议
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席蒋颖今年带来的提案,主题包括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体系等。
她表示,在推进和引领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进程中,完善和先进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体系,有助于发挥标准化对产业低碳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意义重大。就目前而言,重点行业低碳产品认证制度有待完善;缺乏政策激励和引领机制,企业和消费者外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摆在眼前。对此,蒋颖建议,尽快建立健全中国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和权威数据库;进一步完善重点行业低碳产品标准标识体系;尽快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实施辅助激励政策研究等。
来源:文汇报
我国绿色低碳相关企业超116万家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有绿色低碳相关企业超116万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35万家,增速达到45.71%。
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广东、江苏三地,绿色低碳相关企业排名位居前列,分别拥有14.1万家、11.6万家以及11.5万家; 从注册资本来看,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比22.96%; 从成立时间来看,近8成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成立于1年的企业占比30.18%。
来源:天眼查研究院、金融界
工商联提案: 建议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供热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工商联提出关于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供热的提案。提案建议,完善综合激励政策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探索多元化商业模式,推动可再生能源供热规模化应用。
提案还建议,建立完善供热价格机制,研究设计可再生能源供热的定价机制和补偿机制,根据各技术应用水平和条件,核定可再生能源技术供热指导价格。可再生能源供热的热力管网建设和改造费用,应纳入城市基础配套费,按常规能源供热管网建设的标准收取。提案建议,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融合;通过特许经营权方式,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区域,推动区域供暖;以用户投资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探索分布式光伏发电与“光热+”供热系统结合,推动分散式可再生能源供热应用。此外,鼓励专业化服务公司从事可再生能源供热利用和建设运营服务。
来源:新京报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
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鼓励民间自愿交易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300274.SZ)董事长曹仁贤对碳市场提出进一步完善建议。
第一,应该坚持先立后破、逐步扩大碳市场的覆盖范围。建议“十四五”期间将更多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第二,建议完善并丰富全国碳市场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以及建议全国碳市场设置碳配额有偿分配比例,拍卖收入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节能减排项目的建议。第三、尽快制定燃料电池并网发电管理制度,借鉴早期扶持风、光发电的成功经验,逐步建立相关制度流程、标准规范,提前出台相应政策,激发产业潜能;尽快确定燃料电池并网电价形成机制,厘定上网电价,高于各地标杆电价部分,由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给予补贴;完善燃料电池热电联供鼓励政策,鼓励燃料电池发电项目积极配套热电联供系统,提高系统效率和经济性。
来源:财联社
内容来源:杭州绿碳咨询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服务热线:010-88082309
010-8808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