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广东省碳交易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这是国内第一个提出“碳交易支持双碳”的政策。
明确提出将建筑行业企业碳排放纳入广东碳市场
《实施方案》中的主要措施部分,明确提出了“有序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结合省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组织开展纺织、陶瓷、数据中心、交通、建筑等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并将其逐步纳入广东碳市场。”
这相比之前各地发布的类似政策中“试点”、“探索”、“推动”等等用词,无疑增加了确定性。
推动建立大湾区碳市场
《实施方案》中,也提到“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与香港、澳门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协同机制,推动常态化沟通。”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也是中国首批低碳试点省份之一。目前,广东碳市场年度排放配额总量达4亿吨左右,配额规模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三(仅次于欧盟、韩国碳市场)。经过不断探索,广东逐步将占全省碳排放约65%的六大行业约242家企业纳入碳市场范围,交易量及交易额均居全国七个试点碳市场首位,是法规体系健全完善、监管真实有效、市场主体参与度高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截至2022年末,大湾区唯一兼具国家碳交易试点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的双试点机构——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配额现货累计成交达2.143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达56亿,占全国碳交易试点35%,连续十年居全国试点第一。
《广东省深入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就已经提出,基于广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础,研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港澳投资者参与广东碳市场交易,建立碳排放权跨境交易机制。将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定价中心。除了控排企业外,鼓励金融机构、碳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机构、咨询机构等参与碳交易和投资,培育碳金融中介机构,扩大市场主体,探索建立流动性提供商机制,活跃碳交易、碳投资。同时加强与国际碳市场的链接,积极开展与国际碳金融市场规则接轨,丰富碳金融产品,促进市场价格发现。稳步推进产品创新,适时推动大湾区碳定价市场的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产品市场,以提升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发现功能。
所有建筑都将面临碳配额分配的问题
《实施方案》中,提到“探索基于广东碳市场现有基础,链接港澳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企业,研究大湾区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碳排放核算、数据报告指南、核查指引等标准和制度体系,开展能力建设活动,适时开展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
过去,只有年度碳排放量超多一定额度的建筑才会有碳配额,而未来很有可能所有建筑都将面临碳配额分配的问题。
大型公共建筑是重点
《实施方案》中,把大型公共建筑单独强调,要求“完善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和统计分析,推动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探索将大型公共建筑纳入广东碳市场。”
小结
当前,我国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从建筑领域的双碳政策推进力度来看,广东省属于步伐较快的省份。从2022年7月1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广东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到2023年3月8日,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广东省绿色高效制冷行动计划(2023-2025)》;以及《广东省碳交易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都对于建筑领域碳排放工作有细致的部署。
应当看到,将建筑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筑业企业要做的,是了解规则、熟悉规则,提前做出应对,在新形势下展现新作为。
文件全文如下:
内容来源:一体板分会、同花顺财经网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服务热线:010-88082309
010-8808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