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4年《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与《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先后出台之后,2025年6月24日,财政部印发《〈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我国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体系由制度框架建设迈入实施细则完善阶段。作为《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的配套解释文件,《应用指南》聚焦提升信息披露的规范性、系统性与可操作性,旨在推动企业高质量落实披露要求,提升信息透明度与资本市场韧性。《应用指南》围绕九个关键议题展开,包括:价值链界定、报告主体一致性、信息与财报的关联性、可持续信息的基本使用者、重要性评估方法、相称性原则、风险与机遇的财务影响、战略韧性评估以及可持续影响信息披露,覆盖了从信息识别、边界设定到披露执行的核心流程。中小上市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其ESG转型将推动经济向可持续方向转变。
一、应对内外挑战,加强供应链韧性的紧迫性
1.企业声誉会严重影响供应链合作:良好的ESG表现有利于赢得客户、提高企业声誉、缓解各种约束,从而快速提升企业在全球建设供应链中的话语权。2.ESG已经成为供应链融资的考量因素:现在比较普遍的做法是,ESG评估体系对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进行ESG评级,并将结果反馈给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以评定整个供应链的ESG绩效,决定对其授信。3.ESG合规的三大维度出现了日益明显的要求:供应链端的人(反对用工歧视、安全的工作环境等),物(原材料、半成品等),行为(反洗钱、反恐和拒绝商业贿赂、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等)。
二、满足融资所需的相关需求
1.中国内地:从2026年起,大型上市公司和双重上市公司将强制披露ESG信息。2.中国香港:上市公司已强制披露ESG信息。
3.欧盟:欧盟本土的大型公司以及在欧盟上市的非欧盟公司,不仅要报告其可持续发展信息,还需进行第三方鉴证;对非上市公司(包括微型企业)也制定了ESG披露要求。
4.美国:上市公司必须在年度报告和注册声明中披露气候环境信息,在财报附注中说明由于严重天气事件对财务估计和假设的重大影响。
5.新加坡:所有上市公司必须披露气候相关信息;从2027年开始,大型非上市公司也需要披露。
三、应对监管要求
1.我国顶层制度建设体现了逐渐加强对ESG理念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探索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提出,引导上市公司提高ESG方面的表现,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依法披露环境信息。2.从地方角度:上海、北京、苏州等地都将ESG嵌入“双碳”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框架中,将ESG信息披露及评级情况纳入国有企业对外采购、招标等考量因素。此外,建立民营企业ESG激励机制,鼓励民营企业构建更加科学的ESG管理体系。
内容主要来源:可持续发展基金、亚布力企业家论坛CEF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服务热线:010-88082309
010-88082446
010-8808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