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填补国内空白到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团体标准正在深刻影响着建材行业的竞争逻辑。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标准质量部介绍,截至2025年5月底,共发布实施中国建筑材料协会标准330项(含2项英文版)。已发布团体标准中,约50项已成功转化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近20项得到政府部门直接采信,近100项被纳入政府委托标准化研究课题,100余项在建材产品商务合同签订、“走出去”发展等方面得到应用。
引领产业升级 推动绿色发展
团体标准正成为引领建材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指引和支撑,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通过团体标准创新机制,聚焦行业标准急需,积极构建起引领行业发展的绿色低碳等前沿领域的规则体系。
以“六零”工厂系列标准为例,2021年年底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六零”工厂建设目标,并组织开展系列标准研制工作。2024年6月6日,《建材行业六零工厂评价通则》团体标准正式发布;2025年6月6日,《建材行业零外购电工厂评价要求第1部分:水泥企业》《建材行业零员工工厂评价要求第1部分:水泥企业》两项“六零”工厂系列评价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其他系列评价标准正在研制过程中。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为加快补齐建材行业碳足迹标准短板,实现建材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提供标准支撑,联合会以团体标准为抓手,快速响应建材行业碳足迹需求,累计下达50余项碳足迹团体标准研制计划,并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开设绿色通道,解决行业急需,做好政府标准的前期预研。截至2025年7月,建材行业已实现主要建材产品碳足迹标准全覆盖,发布了水泥、石灰、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风力发电叶片、石墨、耐火材料、石膏等19项碳足迹团体标准,其中,有9项团体标准入选了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推荐清单。
建材联合会透露,为助力“好房子”建设,目前正推动开展“好材料”选材标准研究,增加“好材料”的有效供给,促进以产品为主的标准管理体系向应用服务标准延伸,满足“好房子”建设需要。
促进质量提升 助力成果落地
在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标准已成为提升产品质量的核心引擎。为解决建材行业质量问题,提升建材供给体系适配性,建材联合会从基础源头出发,组织开展了建材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材产品质量分级等标准的编制工作,先后发布了《建材产品使用说明书通用要求》(T/CBMF 195)、《建材产品追溯追溯体系通用要求》(T/CBMF 196)、《建材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分级规范第1部分:通则》(T/CBMF 208.1)等团体标准,填补了领域空白。
该系列标准化工作得到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高度认可、支持,建材产品使用说明书、质量追溯体系和质量分级等相关工作也被纳入《“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为行业全面构建建材产品追溯体系,实行产品使用说明书制度,全面提升建材产品质量奠定了工作基础。
据《中国建材》杂志了解,现阶段17项质量追溯和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国建筑材料协会标准研制正有序推进,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居民对室内环境要求的提高,室内气味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相关标准对室内装饰材料中的苯系物、VOC、甲醛等进行了限量控制,部分标准新增释放量指标,但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材料达标却感官不适的情况。相比汽车、环境等领域,建材气味评价起步较晚,缺乏系统方法。
针对我国建材行业气味评价方法指标单一、方法不统一的问题,建材联合会积极发挥团体标准优势,组织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气味评价方法标准研制,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系列标准获得工信部“2024年百项团体标准应用推广典型案例”,并被纳入2025年纳入政府委托标准化研究课题。
打通科技创新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团体标准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团体标准《连续氧化物陶瓷纤维单丝拉伸性能测试方法》(T/CBMF 97—2021)是应我国国产大飞机行业的技术进步与规模扩张而生,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用氧化物陶瓷纤维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该标准的应用也给氧化物陶瓷纤维的生产和应用相关的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项目也因此入选工信部“2022年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并于2025年转化为国际标准ISO17590:2025。
快速填补空白 高效适配需求
2020年初,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大量医疗废物需应急处置。多家水泥企业发挥水泥窑协同处置优势配合政府及地方应急处置新冠肺炎医疗废物。当时,尽管有相关文件明确了新冠医废应急处置的管理要求,提出了新冠医废的应急处置技术路线、技术要点,但没有关于水泥窑协同处置新冠医废的特定要求。
为此,建材联合会于当年2月底紧急发起,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国建联信认证中心、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成“水泥窑协同处置新冠肺炎医疗废物标准工作组”,申报立项了《水泥窑协同应急处置新冠肺炎医疗废物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不到一个月,《水泥窑协同应急处置新冠肺炎医疗废物技术规程》(T/CBMF/Z 76—2020)即发布实施。
近年来,团体标准作为政府标准的重要补充,逐渐成为引领建材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准力量。建材行业技术迭代快,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周期较长,有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相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强制性,团体标准可以更快速、更灵活地填补技术空白,技术指标要求更高,更能高效适配市场需求。
2012年,联合会开始自主制定团体标准,2013年7月制定《中国建筑材料协会标准管理办法》,同年发布了第一个中国建筑材料协会标准《水泥制造能效测试技术规程》(T/CBMF 1—2013),2015年成为首批团体标准试点单位。
历经13年的发展,联合会主动适应标准化改革工作的需要,扎实推进中国建筑材料协会标准体系建设,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认可。自工信部开展“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以来,累计75项建材联合会团体标准(CBMF)入选,入选率居行业协会前列。
打开国际之门 参与海外竞争
标准引领是一个国家步入高质量发展、参与高质量竞争的重要标志。谁的技术成为标准,谁制定的标准为世界所认同,谁就能把握国际贸易的主动权,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团体标准在助力我国建材产品和技术“走出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用于指导方舱医院建设选购或应用产品的团体标准《方舱医院用装配式防辐射板》(T/CBMF 104—2021)为方舱医院中CT方舱等具有辐射的医疗设备的应急使用环境提供了技术保障,也有助于规范方舱医院用装配式防辐射板行业市场。符合该团标的产品已出口意大利、哈萨克斯坦等地,为国际疫情防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人们对城市屋顶绿化、墙体绿化关注度的提高,作为立体绿化标配的耐根穿刺防水卷材成为防水材料市场冉冉升起的明星。然而,并非所有打着“耐根穿刺”旗号的防水卷材都真正具备耐根穿刺功能。《沥青基耐根穿刺防水卷材阻根剂含量试验方法》(T/CBMF 49—2019 | T/CWA 301—2019)全面推广使用后,沥青类耐根穿刺卷材的造假行为无所遁形,保证了屋顶绿化工程的使用寿命与安全,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该团标也得到了国外阻根剂生产商(包括其在中国的销售代理商)德国朗盛化学和奥地利碧谢霍夫曼等公司认可和好评,更好地助力建筑防水企业建立海外事业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
美缝剂作为“小产品、大民生”的代表产品在装修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使用,团体标准《室内装饰装修用美缝剂》(T/CBMF 166—2022)紧跟市场需求,创新性地对消费者关注的“壬基酚”、生产企业关注的“贮存稳定性”等项目进行了限制,引领美缝行业质量提升。产品现阶段已出口至东南亚、南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区,也有企业在南美洲开设工厂。
推动新产品标准化、产业化,助力新产品走向市场、走出国门的团体标准还有很多,比如《高分子改性沥青水性喷涂防水涂料》《硅烷改性聚醚防水涂料》《超高性能混凝土预混料》《农业温室用超白压花玻璃》《建筑金属表面防护膜》 《混凝土防水防护用胶膜》等。
在构建现代化建材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团体标准正以其独特优势填补技术真空、驱动产业升级。作为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补充,这些由行业协会主导制定的技术规范,凭借灵活高效的特性,成为建材行业突破资源约束、打造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当技术迭代速度成为决胜关键,这套敏捷的标准创新体系,或许正是打开高质量发展之门的“金钥匙”。
来源:《中国建材》杂志
转载自: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服务热线:010-88082309
010-88082446
010-88083837